近日,内蒙古森工集团传出利好消息,林业碳汇交易单吨价格再次创下历史新高,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(VCS)内蒙古克一河森工公司6万吨林业碳汇,以22.17元人民币/吨被北京千予汇国际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竞价交易。
更大利好还有今年实现历年碳汇收入最高,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环境能源交易所挂牌销售VCS碳汇产品6笔,共销售VCS碳汇产品63.3万吨,交易额累计达到971万元。这是内蒙古森工集团全面聚焦“双碳”目标,创新践行“两山”理论,探索绿色崛起的生动实践。
抢抓机遇,从“双碳”目标中深挖经济效益
近年来,随着我国提出“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”,2021年全国两会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内蒙古森工集团抢抓深挖“双碳”目标的发展机遇和经济价值,积极在林业碳汇交易上先行先试。
众所周知,内蒙古森工集团坐拥价值千亿“绿色碳库”,经营保护着我国面积最大、保存最好的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。1952年以来,森林面积由开发初期的6.63万平方公里提高到目前的8.37万平方公里,活立木总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6.62亿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0.33亿立方米,实现了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,林业碳汇持续扩容。
经中国林科院专家测算,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每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达6160亿元,其中“绿色碳库”总价值量为1071.75亿元。当前,林区森林蓄积9.4亿立方米,森林碳储总量稳定在17.2亿吨以上,生态系统每年固定二氧化碳达8500万吨以上,森林蓄积年增量2000万立方米左右,保守估算林木年固定二氧化碳达3600万吨以上。
实际上,早在2014年,内蒙古森工集团就开始林业碳汇项目试点,开发储备国际国内标准林业碳汇项目9项,实施碳汇交易项目6笔。直到2017年完成第一笔40万元林业碳汇交易,迈出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重要步伐,为森工集团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。
多年的探索与实践,让内蒙古森工集团深刻认识到,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时间紧、任务重,发展林业碳汇优势和潜力巨大,也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最经济、最现实的手段。
截至2021年1月,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正在开发的碳汇项目8项,预计总减排量为7000万吨。1月8日,正式注册成立内蒙古大兴安岭碳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,旨在继续深挖林业碳汇交易潜力,通过专业化经营,抢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,推动林区碳汇产业发展。
2021年4月8日,内蒙古自治区首宗碳汇产权交易项目——内蒙古森工集团26万吨碳汇(VCS)减排量,按每吨10元的价格在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转让,最终以总价299万元人民币成交,增值率15%,开创当时中国华北地区最大一笔国际林业碳汇交易。
没想到碳汇公司成立仅11个月,便在林业碳汇交易市场捷报频传,成交量和成交额均超过之前历年总和。做活林业碳汇市场的“乘法”,也为广大林区开展碳汇交易提供了“中国经验”。
转型发展,将“绿水青山”转化为“金山银山”
新时代和新形势,赋予了森工集团新使命和新任务。如何在“双碳”背景下实现新作为?森工集团加快推动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,勇当“两山”理论的实践者、绿色崛起的引领者。
进入新时代以来,内蒙古森工集团始终坚持生态保护容量上过“紧日子”思维,以强制性、约束性标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,促进产业高端化、循环化、绿色化,提升经济发展的“绿色含量”。2021年,围绕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愿景,依托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优势,提出以创新引领为动力、以汇碳致中和为己任,努力将林区的“绿水青山”转变为“金山银山”,进而实现从“卖木头”到“卖指标”的全面转型。
为此,积极发展碳汇经济,探索实践“六个一”,即:树立了“力争到2030年,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亿立方米,完成国家森林蓄积增长10%任务”一个工作目标;构建以“一库三平台”(搭建碳汇资源矢量数据库,对接优选项目登记备案平台、碳汇交易平台、温室气体清单平台)为基础的林业碳汇资源管理“一套体系”;以生态系统年固定8500万吨二氧化碳的贡献,260万公顷可开发碳汇项目面积和年均减排二氧化碳700万吨当量的项目前景为基础,积极向国家林草局争取设立国家级林草碳汇试点,争当重点国有林区碳汇示范,打造全国最大碳汇储备“一个基地”;在各森工公司开发储备“一批项目”;瞄准森林碳汇评估监测、森林增汇经营技术、碳排放权交易、碳汇金融产品开发等重要领域,着力培养“一批人才”;积极推动天然次生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实现“一个突破”。
做实生态建设的“加法”,打造全国最大的林业碳汇储备基地,不仅提升林区生态碳汇能力,还展现了践行“双碳”战略的“大国重器”责任担当。成功搭建国内首个碳汇资源管理矢量数据库,构建碳汇资产管理体系、融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、搭建多层次碳汇产业体系、完善碳汇产业保障体系,初步形成林业碳汇项目统一开发、统一管理、统一销售,与各森工公司利润分成的运营管理模式,推进形成了价格主导型碳汇经济。
结合林区实际,内蒙古森工集团不断创新“两山”转化实践路径,着力打造生态产品基地,构建木材储备、旅游康养、林业碳汇、苗木培育、绿色食药等多元发展、多极支撑的现代森林产业体系,初步走出了一条“生态经济化、经济生态化”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为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。2021年,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以共抓生态大保护、推进全域大旅游为目标,打造地标性森林生态旅游康养基地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近14亿元,拥有国家森林公园9个、国家湿地公园12个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、省部级自然保护区5个;94个重点项目纳入呼伦贝尔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,55个重点项目纳入到自治区“乌阿海满”一体化和呼伦贝尔“十四五”旅游规划。
守护好绿水青山的“颜值”,利用好金山银山的“价值”,开辟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绿色崛起的新模式。(达日汗 刘磊)
信息来源:内蒙古日报